EN

2025.08.24陕西一企业110kV电缆故障测试报告

一、电缆概况:

线路名称

110kV电缆

电缆型号

YJLW03-64/110kV-1*630mm2

故障部位

A相主绝缘故障

电缆长度

2643

测试方式

电桥法

埋设方式

沟道、穿管

测试时间

20250824

测试人员

蒋文龙、王华

测试设备

绝缘电阻测试仪、智能电桥、高压定位电源、定点仪

二、电缆故障信息:

 

三、故障现象判断:

测试位置

A-

B-

C-

备注

兆欧表测试

0.9MΩ

1000GΩ

1000GΩ

兆欧表电压5000V,测试时间60s

测试结论

不合格

合格

合格

结论:故障为A相主绝缘高阻故障

四、故障点预定位:

因该电缆为110kV单芯电缆,一端为GISABC三相均有电压互感器,且无法拆除。无法采用高压冲闪法对电缆故障进行预定位。该电缆较长,有完整的交叉互联系统,用高压冲闪法测试需要将交叉互联箱恢复到直通状态,工作量较大,因为电缆为全沟道敷设,为快速查找故障点,采用电桥法在杆塔端对电缆故障进行预定位。

采用电桥法测距前,需将GIS进行退仓处理,并将内部的连接板拆除。将B相作为配合相,在GIS端将AB两相短接,如下图:

1758014192618225.png 

GISAB两相短接

因测试端位于杆塔处,采用6mm220米的引线从杆塔上方连接到设备处测得电缆故障距离为1804米。且百分比为36.68%+62.60%=99.28%,数据可信。如下图:

1758014273714939.png1758014273162588.png

正测                      反测

五、精确定点:

GIS端的A相与B相短接线拆除,从电缆末端杆塔处对故障相A相实施直流脉冲,在加压至26kV,球间隙每隔5秒开始均匀放电,放电频率稳定,证明故障点已击穿。根据电桥法测据可知故障点在1804米,从测试端起算,248+520+525+525米=1818米,可知电缆故障大致位于4#接头(直接接电箱)附近,沿着电缆路径到达该处后,也只能在4#接头(直接接电箱)听到轻微的放电声,无法判断该处是否为电缆故障点。

反复思考后,发现在测距时没有考虑6mm220米长的引线对测试结果带来的偏差。在通过计算后可知:

1.引线换算:630mm2÷6mm2×20=2100

2.电桥法测算时电缆全长:2100+2643=4743

3.代入测算百分比后:2×4743米×36.68%=3479.4648

4.此时电缆故障距离:3479.4648米—2100=1379.4648

通过测算可知电缆的故障距离为1379.4648米,从测试端算起,248+520+525米=1293米,电缆故障大致位于3#接头(交叉互联箱)附近,到达该处后,发现该接头处放电声音明显较大,且带有震动,确定此处为电缆故障点。

1758014679511285.png1758014679468493.png

110kV电缆故障位置          110kV电缆现场故障测试

六、测试总结:

我公司专业团队成功对一段运行中的110kV高压电缆主绝缘故障完成快速精准定位,展现了卓越的技术实力。

此次故障点定位难度大、精度要求极高。我公司派出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团队,凭借先进的数字化高压电桥测试设备,迅速赶赴现场。该电桥采用集成化设计与智能算法,具备极强的抗干扰能力,能有效排除电缆杂散电容等影响,精准测量故障点回路的电阻比值。

操作人员技术娴熟,流程规范,通过绝缘电阻测试初步判断故障性质后,熟练操作电桥,在数小时内便成功锁定了隐蔽的故障点位置,为后续抢修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最大限度减少了停电损失。本次任务的圆满完成,再次验证了我公司先进检测设备的优异性能与技术人员严谨专业的业务素养,彰显了公司在保障高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方面的强大能力。